又到一年開學季,校長的調動、提升又成了學校教師關注的話題。筆者觀察到,某農村學校近三年來,校長一年換一個。新校長,新氣象,新理念,但頻繁更換校長未必是好事。
學校更換校長,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:老校長退休,需要新校長替換;新成立的學校需要校長;達到規(guī)定的工作年限(3至6年),正常調動;工作突出,需要提升。
校長、教師交流輪崗是加強農村學校、薄弱學校校長、教師補充配備,破解擇校難題,促進教育公平,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(fā)展的重要舉措。然而,從現(xiàn)實情況看,農村學校校長更換并沒有明顯的效果。校長頻繁異動,學校很難形成一套有執(zhí)行力的辦學理念。甚至有教師斷言,一年換一個校長,三年后學校的教學質量必將走向低谷。這種說法也許有點夸大其詞,但并非杞人憂天。
辦學理念的形成需要一以貫之。一個校長提出一個辦學理念,一年時間不到,新?lián)Q的校長又提出一套理念。長此以往,學校很難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,還會使校長這一職位表面化,其結果是沒有多少校長會踏踏實實鉆研教育理念。
校長頻繁更換,一方面源于農村學校條件相對艱苦,新來的校長難以安心、用心辦學。另一方面,因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校師資相對匱乏,優(yōu)質生源也相對薄弱,短時間內辦學成果不會有明顯提升。
為了擺脫困境,盡快出政績,一些校長便將“游擊戰(zhàn)術”視為“靈丹妙藥”:集中優(yōu)秀師資,突擊畢業(yè)班教學,以應試教育提升教學質量;提升辦學條件,強化學校硬件建設,把學校的部分硬件建設納入“計劃”并啟動。
這種“游擊戰(zhàn)術”在一定時間內確實有積極作用,但會使原有的辦學理念半途而廢,最終成為學校的“傷痕”。不同的校長,辦學理念不盡相同。頻繁更換校長,學校的辦學理念必然會出現(xiàn)斷裂。學校的辦學特色、風格,不是某個校長一時心血來潮杜撰出來的,而是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的。
因而,筆者認為,義務教育階段的校長調動不可太過頻繁,獨立中學的校長至少需要工作三年,九年一貫制的校長至少要工作六年,或者更長。這樣,才能制定全面的提升質量的整體規(guī)劃。
另外,新校長上任后,不僅要有開拓進取的心態(tài),還要能沉下心身,研究和繼承前人的經驗,把文章做實做足,在此基礎上,開拓和發(fā)展未來的事業(yè)。校長要少一點盲目決策,多一點實干精神。
來源|蒲公英評論網
文明上網 客觀留言 嚴禁造謠 |